侯宝林和马三立是同辈吗(马三立和侯宝林谁的辈分高)

2024-04-19 05:57:48 阅读 :
  • 马三立和侯宝林谁的辈分高
  • 马三立在相声里的辈分为什么这么高,我觉的他应该跟侯宝林的辈分差不多
  • 马三立和侯宝林对比,谁的相声功底更高
  • 侯宝林与马三立是一个级别吗
  • 马三立和马季的辈分该怎么分

马三立和侯宝林谁的辈分高

马三立辈分高。

马三立(1914年10月1日-2003年2月11日),出生于北京,祖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,中国相声演员。

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之子。回族。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、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。是五、六、七、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。

亦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,擅使“贯口”和文哏段子。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,创立了独具特色的“马氏相声”,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、辈分最高、资历最老、造诣最深的“相声泰斗”,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。

个人生活

马三立先祖世居甘肃省永昌县,清末贩卖牲畜居家迁至北京,至祖父马诚芳开始从事评书表演,传至父亲马德禄从事相声表演。

马三立的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;马三立之兄马桂元师承相声演员李德钖。马三立膝下有三子三孙,长子马志明。2008年11月,马三立之子马志明代其父收李文华为徒。

马三立在相声里的辈分为什么这么高,我觉的他应该跟侯宝林的辈分差不多

马三立生的晚,他爸马德禄是德字辈,相声八德之一,和他爸同辈的其他几位,
他们的儿子都生了儿子的时候,马德禄才生马三立。
就导致了马三立和别人的孙子明明是同龄人,但是却是儿子辈要大一辈。
所以相声界那么讲究辈分和根儿。
如果你没有根儿,你就吃亏,比如侯宝林大师,他就没有根儿,他不是相声八德的后代,是一个孤儿,所以他拜师的话,以他的年龄来说,他只能拜朱阔泉这种级别的为师,不能直接拜朱阔泉的师傅焦德海,因为年龄差得太多。
但是马三立就可以这么干,别看马三立只比侯宝林大2 3岁是同龄人,
马三立的爹马德禄,和焦德海是同辈,所以马三立就可以直接拜焦德海(实际上马三立白拜的是周德山,和焦德海 马德禄一样都是德字辈),虽然年龄差了2代人,但是马三立就可以跨一代往上拜师,其他人就不可以这么做,谁让他们的爹不是德字辈呢?
其实这个很好理解,比如说我爸爸是相声祖师爷朱绍文,假设他从180年前一直活到了现在,并且20多年前生了我(假设,实际上当然不可能),那么虽然我才20多岁,
140年前得那几位相声八德,别管他们比我大了120多岁。那看见我也都得叫我一句师父师爷。这就是辈分。

马三立和侯宝林对比,谁的相声功底更高

如果单论相声功底,马三立要更胜一筹,具体如下细说

马三立的相声功底更胜一筹

马三立生于1914年,是相声寿字辈演员,比侯宝林大师要高上一倍,马三立属于相声世家,其祖父是著名的评书艺人,而父亲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,大哥是万人迷李德钖钟爱的弟子马桂元,马三立出生在这样的相声世家,家学渊源自然是少不了的,所以马三立即便年龄不大,但一出生辈分就定了,而且有这样的氛围熏陶,功底自然不用多说。

解放前马三立就已经成名,其相声水平已经很厉害了,而解放后,马三立身处天津,专心研究相声,其曲艺相声更是发挥到极致,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了马氏相声,为马氏相声赢得了“无人不宗马”的美誉。

马三立艺术生命很长,其潜心研究相声的技艺水平,到了晚年可以说是炉火纯青,随便登台一段话,都是单口相声,包袱设计更是巧妙,时隔多年,仍能让人回想起来一笑,这就是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功底,从这点来说,马三立可以说是相声功底和技艺水平的顶峰。

第一个是提高了相声艺人的地位,在解放前,都是京韵大鼓演出攒底,可侯宝林大师通过自己努力,使相声成为攒底的曲艺形式,这贡献是对相声界的大贡献。

第二点是对相声进行改进。解放后,相声一度面临取缔的风险,侯宝林大师牵头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,对相声进行了净化,并进行了新相声的创作,因此相声不仅没有被取缔,而且得到了繁荣发展,这点功绩也是对相声界的一大贡献。

第三点,就是对相声进行曲艺理论研究。传统相声讲究口口相传,并没有多少理论研究,但是一门艺术要想发展繁荣,就不能没有理论基础,所以侯宝林大师晚年潜心曲艺理论研究,为相声这门曲艺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虽然辈分上侯宝林大师要低马三立一辈,但是整体来看艺术成就,侯宝林大师可以说远远领先马三立,马三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继承发展马氏相声,其自身的曲艺水平功底炉火纯青,但是其没有对相声界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,而且马氏相声可以说后继乏人,在马三立、马志明时代过后,马氏相声也就逐渐没落。

侯宝林与马三立是一个级别吗

是一个级别的,他们都是相声界的代表人物。

相声

  • 介绍:

    相声(Cross talk)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,源于华北,流行于京津冀,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,始于明清,盛于当代。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。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、对口相声、群口相声等,是扎根于民间、源于生活、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。它最早形式是由“俳优”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。在这些笑料中,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。相声鼻祖为张三禄,著名流派有“侯(宝林)派”、“马(三立)派”、“常(宝堃)派”、“苏(文茂)派”、“马(季)派”等。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、马三立、常宝堃、苏文茂、马季等多人,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。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• 发展阶段:

    第一时期

    从相声艺术形成至1948年,姑称之为“奠基期”。所谓“奠基”,究竟“奠”了什幺样的“基”呢?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涌现了数量可观、技艺高超的相声艺人。这些相声艺人历经五代,代代相传,为相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二是创作并累积了大量的相声段子,就是今天所说的传统相声宝库。粗略估算,当在千段以上。三是相声的三大功能齐备。讽刺功能成为相声的主要功能,自不必说。由于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,歌颂功能虽然不像后来那样突出,却已具备。歌颂为主的相声段子数量不多,但,作为讽刺的衬托,歌颂成分却比比皆是,构成后来发展的基础。四是艺术技巧趋于成熟。相声的结构方法逐渐定型;组织“包袱”渐具规律性﹔至于具体的艺术技巧和手段,像十八般武器那样,已经相当丰富了。应当强调的是,相声艺术流派已初步形成。像张(寿臣)派、常(宝堃)派、侯(宝林)派、马(三立)派,等独具格特色,堪称当之无愧的艺术流派,虽然当时还不时兴“流派”这个称呼。

    第二时期

    从1949年至1966年,姑称之为“发展期”。所谓“发展”,究竟有哪些表现呢?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创作了大量的新的相声段子。从内容看,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; 从形式看,经过改革,相声艺术呈现净化、美化的新风貌。《夜行记》、《买猴儿》、《昨天》、《追车》、《妙手成患》、《醉酒》等属于脍炙人口、风靡一时的优秀作品。二是整理了一批传统相声段子,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,《改行》、《关公战秦琼》、《论捧逗》以及一些“柳活”和娱乐性的相声段子,久演不衰,成为保留节目。三是相声的讽刺、歌颂、娱乐三大功能得以全面发展,尤其是歌颂功能,更有突破性的发展。四是涌现了一批有造诣的相声演员。

    第三时期

    从1966年至1976年,姑称之为“挫折期”。所谓“挫折”,就是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相声艺术遭受全面的摧残。不少相声演员被打成“反动艺术权威”、“牛鬼蛇神”,不论精神和肉体,都饱受摧残和迫害。有的相声演员信誓旦旦,不但今生今世不再说相声,连子孙后代也不再跟相声沾边。不少人被送到“干校”,耽误了宝贵的艺术青春,造成了后来艺术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。在“四人帮”为害最烈的那些日子里,相声从舞台上销声敛迹,真成了“绝响”。到“文化大革命”后期,相声重返舞台,遗憾的是,除少数作品以外,大都是所谓为路线斗争服务,让人哭笑不得的政治对话。

    第四时期

    从1976年至今,姑称之为“复苏期”。所谓“复苏期”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涌现了大量的新人、新作。新作大量涌现,不可胜数,其中有些是可以进入相声艺术宝库的杰作。二是讽刺、歌颂、娱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。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相声艺术一马当先,涌现了《如此照相》、《白骨精现形记》、《帽子工厂》等一批讽刺杰作。此后的一段时间里,又在抨击不正之风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。相声的娱乐功能曾经受到忽视,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得以长足发展,涌现了大量娱乐性的相声段子,为生活带来了欢笑。艺术技巧趋于多样化。快、新、奇、巧,是相声艺术技巧的走向。

马三立和马季的辈分该怎么分

马三立是侯宝林的长辈,侯宝林是马季的师父。
马三立和侯宝林是一个时代的,担不是一辈的。
杨少华是和侯宝林一辈的,而苏文茂先生则就是比杨少华矮一辈的了!
“宝”字辈下面是“文”字辈的!

本文标题:侯宝林和马三立是同辈吗(马三立和侯宝林谁的辈分高) - 励志故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jxgushihui.com/lizhigushi/60757.html

相关文章

你可能感兴趣